畢業了,然後呢?淺談我的出國夢

鄭益昀
10 min readNov 25, 2021

--

前言

應該有一些人知道,我畢業之後短期內沒有要繼續讀碩的打算。目前面試也已經進行到了一個大段落,大概 99% 確定會前往新加坡 Sea 工作(蝦皮母公司)。之後會有另外一篇面試心得文,但這邊想要先講講我做出這個決定的一些背後原因。

P.S. 我的中文能力連小學都沒有畢業,拜託鞭小力一點。

為什麼不在台灣讀碩?

相較於大部份同學,我覺得我走的路可能略為不同。其實台大資工系還是蠻多人會讀碩的,且不少也選擇留在台灣。促使我不現在讀碩的原因有幾點:

  1. 我對研究沒有興趣

如題,我對做研究沒有興趣,對機器學習更沒有興趣。有鑑於台大資工系過半實驗室都在做 ML,我對在台灣讀碩蠻沒有幻想的。可能我沒有辦法從研究當中獲得一份能跟實作比肩的成就感吧。

2. 學士的學歷其實蠻夠的

學歷這件事情的重要性說實話還是要看公司,但就我所知外商公司(如 Google) 是蠻不看中碩士學歷的。新加坡也不需要碩士學位,認識很多同學/學長姐都是學士畢業直接就業的。其實就算留在台灣,像 Line, KKBOX, Synology, 趨勢科技等等的公司好像也很願意收大學生。除了竹科公司之外,我聽到的大部份公司都大學學歷就夠了。

當然,在這邊也要強調讀研究所有他的好處。在研究所能培養做實驗的精神與對學術的執著,更能跟著世界一流的老師做研究。但我個人真的對做研究的許多方面興致缺缺所以才做出這樣的選擇。

為什麼不在美國讀碩?

這邊特別解釋一下,我並不是一個有美國夢的人,實際上我對美國沒有抱太多幻想。而會想去美國讀碩的原因也只是為了拿簽證,畢業後去賺那邊的錢。

其實直到大三下的時候我都認為我會畢業後直接前往美國讀碩,畢竟美國軟體工程師的薪水很高(根據 levels.fyi,美國 Google 畢業生年薪換算台幣大約 550 萬,台灣 Google 則只有 200 萬),且很多碩士 program 是修課導向的,根本不用做研究也可以拿到文憑。在 Intel 的這段期間有幸跟一些在美國讀書/工作的人聊天,了解去美國的利弊之後,我還是決定先在亞洲工作就好。下面講的有蠻大部份是道聽塗說的,不能保證信息百分百正確,也歡迎有美國生活經驗的人指正。

現在還不想去美國讀碩的原因有幾個:

  1. 我沒有很好的研究經驗

就我所知,申請美國學校的幾個硬指標是: GPA, TOEFL, GRE,但這些硬指標達標後更重要的是研究有關的 Publication 跟 Letter of Recommendation。如果要去我心目中的好學校的話,我的硬指標還算有,但因為我對做研究沒有興趣,Publication 我是完全沒有,LOR 也算不上多特別(畢竟我只是沒有論文的專題生)。但美國還有一些專門開給工作後的人的碩士 program,到時候工作的經驗會有比較大的佔比,且 GPA 等硬指標也不會因為我先工作而有改變。如果我真的想要去美國讀書的話等我工作幾年再說可能申請的還會更好。

2. 我還沒做好一條路走到底的打算

儘管我大學是讀 CS,我也滿喜歡資工這個領域的,但在真的當一個軟體工程師之前我不會知道這是不是我想要花我一生去做的事情。對我來說現在就花幾百萬學費去賭我會想走 CS 還有點太早,我想要體驗過各種不同職位與人生之後再做這樣的決定。先工作的話我覺得選擇比較多一點,如果我發現我對其他領域比較有興趣的話至少我還保留有念其他學科(MBA, 資管系等等)的選擇。另外,在工作過後真的去讀書也會更加知道我欠缺的是什麼樣的知識。最後,到時候花自己的存款去讀書才可以活的比較奢侈一點。

3. 有工作經驗去找工作會比較容易

儘管我對我自己蠻有信心的,但現在美國的新鮮人市場真的是非常激烈。以一個沒有身份且沒有工作經驗的人來說,通常要海投成千上百個職缺才會找到工作。相反的,有過工作經驗的人在一開始找工作還是會相對容易許多。對我來說先工作至少是一個沒什麼大問題的選項。

4. 我不嚮往美國的生活

這點才是最重要的。上述三點講的是工作後再去美國的好處,但我其實現在根本對去美國沒有很大的期待。

我覺得對我來說生活的享受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出國的最終目的應該是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而錢只是達成這個目的的手段之一。但之前聽到的許多美國生活都令人很不嚮往。主要有幾點讓我止步:

一、治安問題。儘管不是每一區都這樣,但聽說美國有許多地方的確會比較危險一點,天黑之後可能不能隨便出門。有認識的人說他晚上出去慢跑至少要帶 20 美元,這樣被搶劫的時候才有足夠的買命錢不至於被捅。不管是真是假,我認為這應該是考量點之一。

二、食物不合胃口。美國的食物聽說又貴又難吃,至少在我賺夠錢之前都會是這樣。問過的幾個碩士生都是一個月外食不到一次,平常就是自己煮飯,一次煮兩三天的份量。身為一個自稱的吃貨,我覺得到這種環境對我來說只會是一種折磨。

三、生活較為無趣。目前問到的人大部份都覺得在美國生活很沒有都市感。因為地太大了去哪裡都要開車十幾分鐘以上,大部分偏住宅區的店也都是晚上準時關門,連吃個宵夜都沒有地方可去。不過相反的,那邊的戶外活動非常盛行,所以其實只是看你喜歡的休閒娛樂是什麼樣的型態。

四、最重要的:我討厭孤單。我本身是一個蠻需要跟人互動的人,不太能忍受孤單寂寞。但就我所知美國並不是一個對我這種人很友好的地方。一開始前兩年還在學校的時候還行,畢竟大家都生活在一起,但畢業後朋友們很可能鳥獸散(不過資工系蠻多會去矽谷的可能比較好)。就算在同一座城市也會因為地太大交通不方便而不太好約。最後,美國的職場文化是注重生活與工作分離的,所以當地人很多會覺得工作上的朋友不適合變成生活上的朋友。另外,因為高中就是在國外讀書的,我會發現我還是比較容易跟華人當朋友,留在新加坡或台灣交友的機會還是多非常多的。

當然,這邊也要說一下現在不去美國先工作的弊端。我自己隨便想到的有幾點:

  1. 錢:畢竟你早出國你就早開始賺美國的錢,一定賺的還是比亞洲多。
  2. 申請碩士會更累:開始工作之後再去補習考托福,寫自傳跟找大學老師要推荐信一定會比較難也比較累。相反學生時代會有比較多時間做這些準備。
  3. 工作發展機會:現在最多最好的軟體公司都在美國,且最好的一批幾乎都在矽谷。如果對職涯發展有目標的話,去美國還是最適合的。

不過整體來說我是覺得我還沒做好去美國的打算,且先工作也沒有太多需要顧慮的點,所以還是決定先去工作了。

為什麼想去新加坡?

我投的公司不算很多,但裏面有 6/8 間都是在新加坡。主要原因有幾點:

  1. 純軟工作

這點對我來說很重要,基本上讀了三年書之後多多少少會知道自己喜歡且不喜歡什麼。對我來說,我不喜歡要碰到太底層東西的工作,所以 Embedded System 類的工作我沒有很想要。我投的公司除了台灣 Google 以外其他幾間的確也都是做純軟的,主要都是 Backend。目前我也希望未來可以繼續做 Web Backend 有關的工作,但這個領域在台灣沒有太多發展空間。

而新加坡應該算的上亞洲除中國外最大的軟體中心了,我知道的就包含 Facebook, Google, Stripe, ByteDance, Sea (Shopee), Grab 等等,除此之外新加坡還有更多知名外商有設立分公司,相反的台灣做純軟開發的外商幾乎沒有,發展機會也比較低。但這邊還是要說,儘管新加坡可能是亞洲最好的地方了,但他的機會跟美國矽谷比起來還是少了非常多,如果很在乎職業發展的人可能去美國還是更好。

2. 薪水高

台灣的純軟工作薪水真的高不到哪裡去,除了少數幾家公司之外大部份應該都是在年薪 100 萬左右。反觀新加坡(如蝦皮),基本上聽到最低的年薪也有台幣 200 萬。儘管比不上美國,但在亞洲已經是非常好的薪水了。在發展又好薪水又高的情況下應該不難想像為什麼新加坡對我有吸引力。

另外,還有一點要說的是新加坡的稅非常非常低,我看到是 10% (隨便找的計算機)。相較之下,加州矽谷那邊的稅大概是 30% 左右(隨便找的網站),所以儘管本金較少,但賺的錢有蠻多是會進到自己的口袋的。

3. 在亞洲

儘管新加坡很小,但他處在一個地理位置還不錯的地方。從台北來回的機票只要四小時,而且聽說疫情前最低可以到 7000 塊台幣。對我來說隨時可以回來台灣是一個還蠻有吸引力的事情,而且機票是便宜到就算只回來一個週末也不會太心疼。另外周圍有許多東南亞國家也可以旅遊(我也可以回馬來西亞見高中同學),食物方面我個人也非常習慣。

另外,我認為去新加坡受到的文化衝擊應該是眾多國家中偏少的了,畢竟是一個華人為主的國家,在語言與文化方面還是比較容易適應。食物的部份我自己也很喜歡東南亞菜所以更是完全不擔心。

4. 投資成本小

因為不是去讀書而是去工作,基本上出國這件事情沒有什麼投資成本。物質上面來說搬家費等等的相較於薪水根本算不了什麼。而因為當地蠻多華人的,也有不少台大的學長姊,交友應該也會比較順利。真的發現水土不服或是家裡有急事,要搬回台灣也沒有很多的成本。

不免俗的我也是要說一下去新加坡工作可能會有的顧慮點:

  1. 英文能力要好:儘管那邊華人很多,而且蝦皮抖音裏面好像都超多華人工程師,但工作本身還是要以英文開會寫信的。這點其實也可以是一個優點,至少新加坡是一個練英文的好地方
  2. 離鄉背井:這點是任何一個出國的人都要考慮的點。要離開一個住了二十年的地方一定充滿不確定性。去新加坡工作代表你可能要跟台灣的許多好朋友說再見,可能又要重新結交一群朋友。但像我上面說的,我是認為新加坡已經算是一個相對友好的國家了,所以要出國的話我相信這裡還是一個好地方。

對我來說去新加坡也是一個全新的體驗,儘管充滿了不確定性但我覺得整體而言我還是非常期待的。

我的未來在哪裡?

這也是一個很常被問到的問題,問我有沒有打算在新加坡一直工作到老,還是對未來有什麼規劃。其實說實話我還不知道,但這邊我想分享一下我跟我在 Intel 的三位 Manager 談話得到的一些啟發。

  1. 是工作來找你不是你去找工作

我覺得這點很有趣,我的前任跟現任 Manager 都是爬到科技業金字塔頂端的人,但他們兩個除了第一份工作之外都沒有主動應徵過其他公司。他們並沒有提早就規劃好未來要去哪裡,只是時機對了在朋友內推之下就轉公司了。當你足夠有能力又願意幫助別人的時候,你會自然而然建立一個品牌效應。而當其他公司有職缺的時候,就會有人想到你並找你來應徵。

我不一定能達到他們的程度,但我希望我的職涯發展並不會受到我自己的規劃與限制。如果未來在世界各地有適合我的機會的話,以我的個性可能也會想要出去玩玩看。這也是身為軟體工程師的美好吧,我們並不用受困於任何一個國家,可以自由的前往世界各地。我希望未來會有多接觸國外的機會,但真的順其自然就好。

2. 路要越走越寬

這句話是我跟 Intel Taiwan Site Manager 聊天時他跟我說的,也是促使我現在想去新加坡工作的最大原因。我現在做的決定應該是要讓我在未來有更多可能性,而不是路越走越窄。從這點來說,我覺得新加坡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地方,且也是一個職涯初期適合我的歷練場所。

至於未來會去哪裡,我並不會限制我要去的地方。我希望我的未來能有更多的可能性,不管是留在新加坡,回到台灣,抑或是前往其他國家,對我來說都是一份全新的體驗。

3. 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標

這又是一個說來簡單做來難的事情,我的現任 Manager 是一位很厲害的工程師(Senior Principle Engineer),是一位很有目標的人。他的人生以學習為目標,當遇到其他工作機會時,他唯一考慮的是能否有更多學習。在轉工作時他甚至能接受薪水變低,只為獲得更多技能。

他是先有目標才決定要未來在哪。而我還沒有找到值得我一輩子去追求的人生目標,當然就更不知道我的未來在哪裡了。但我知道我的目標會跟家庭與生活有關,而不是職涯。職涯與金錢只是我達到目標的必要手段,這也是為什麼我現在沒有想去美國的大原因。希望有朝一日當我確定自己人生目標的時候就會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裡了。

職涯發展:美國 >> 新加坡 >> 台灣
生活環境:台灣 > 新加坡 >>>> 美國

結語

感謝大家看了這麼多,本來只是想簡單紀錄一下我做出要去新加坡這個決定的緣由,但到後面不小心就越寫越多了。如果有問題或是我有寫錯的地方還請儘量指正我。

最後,目前儘管接受到 Offer 了但還沒有一切都 Finalize,之後當所有公司都面完之後會再發一篇面試經驗文,還請大家敬請期待。

--

--